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广州市为热心公益事业的华侨港澳同胞立碑铭志若干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05:19:34  浏览:846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州市为热心公益事业的华侨港澳同胞立碑铭志若干规定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为热心公益事业的华侨港澳同胞立碑铭志若干规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鼓励和表彰对本市社会公益福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华侨、港澳同胞,根据《广州市华侨、港澳同胞投资优惠暂行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立碑铭志,包括立碑、刻石、以捐赠人姓名命名公共建筑物、场所等形式。
第三条 凡热心资助本市经济文化建设或兴医办学、修桥筑路和扶持残疾人事业等社会公益福利事业,有突出贡献的华侨、港澳同胞可立碑铭志。
第四条 立碑铭志由区、县(市)人民政府或受益单位的局以上主管部门负责。
有特殊贡献的,可以市人民政府名义为其立碑铭志。
第五条 立碑铭志的审批要限和程序:
(一)由受益单位填写《立碑铭志推荐书》;
(二)报所在地的区、县(市)人民政府以及受益单位的局以上主管部门批准;
(三)以市人民政府名义立碑铭志的,须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条 碑石规格由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受益单位的局以上主管部门根据被立碑者贡献大小而定,一般不超过1.5M×0.75M×0.20M。
第七条 立碑铭志所需费用,由受益单位负责。
第八条 为台湾同胞立碑铭志的,参照本规定办理。
第九条 本规定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组织实施和解释。
第十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1994年2月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办法的通知

许政办[2010]14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许昌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许昌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办法



第一条 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工伤保险统筹层次,增强工伤保险基金调剂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工伤保险各项待遇的落实,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统筹办法。



第二条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市的工伤保险工作,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工伤保险工作;市和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经办事务,工伤保险实行全市统筹。



第三条 统一工伤保险参保范围和对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不属于财政拨款支持范围或没有经常性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



第四条 统一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市和县(市、区)发生的工伤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统一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统一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委托办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具体事务。



第五条 统一缴费基数和行业差别费率。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工资低于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高于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工伤保险实行行业差别费率。各类企业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根据行业差别,依照国家部委和省有关部门要求确定相应的缴费费率档次。



第六条 统一基金管理,实行全市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制度。市级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编制全市工伤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进行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由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审批后的工伤保险基金预决算,由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



各级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严格执行审批后的基金预算。



工伤保险基金纳入市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担基金会计核算、业务管理和待遇支付工作。市和各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在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共同认定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分别开设工伤保险基金收入户和支出户,用于工伤保险费的收缴和待遇支付。市和各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将收入户筹集的工伤保险基金及收入户、支出户的利息收入及时转入市工伤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各级工伤保险基金收入户应做到月末无余额。各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实际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金额报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并经市财政部门同意后,由市工伤保险基金财政专户核拨到市及各县(市、区)工伤保险基金支出户。



各县(市、区)历年结余的工伤保险基金经市级审计部门审计后,上缴市工伤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参保单位的历年欠费由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继续收缴。



第七条 统一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标准。工伤保险待遇全市执行统一标准,支付审批实行分级管理。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审批和支付全市工伤保险待遇,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授予的审批权限对工伤保险待遇进行受理、审批、发放,并报市级复核备案。



第八条 统一经办流程和信息系统。按照国家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和省、市统一的应用软件办理工伤保险经办各项业务。市和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负责所辖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参保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工伤保险费的征缴、基金稽核等经办工作。



第九条 建立市级工伤保险储备金制度。工伤保险储备金按当年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总额的7%提留,其中2%上解省级储备金。储备金主要用于统筹地区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及工伤保险基金入不敷出时的支付。市级储备金不足支付时,由市人民政府先行垫付,再申请省级储备金调剂。



第十条 工伤保险医疗机构实行定点管理。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工伤保险工作需要,在本统筹区域内选择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由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与获得资格的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陇南市环境违法案件移送制度试行的通知

甘肃省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陇政办发〔2005〕183号



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陇南市环境违法案件移送制度试行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省驻陇南有关部门:

《陇南市环境违法案件移送制度(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陇南市环境违法案件移送制度(试行)



一、为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部门联动,整合执法资源,及时准确查处环境违法案件,依法惩罚破坏环境、造成环境污染事故行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根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行政执法监督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各部门明确责任,建立和完善多部门联合办案机制

1、属应取缔、关闭企业,一律由有处罚权的部门提请所在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做出取缔、关闭决定。

2、国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中规定的,由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依法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予以取缔、关闭,环保部门吊销其排污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供电、供水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停止供电、供水措施,金融部门停止为其贷款。

3、属无照经营行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人民政府已经决定取缔、关闭的企业,不按规定办理注销登记手续或继续违法生产、经营活动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依法予以查处、取缔。

4、属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扰民的,由公安部门依法予以查处,并视违法情节移送工商、文化部门吊销有关证照。

5、在查处环境违法案件时,如发现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与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或不适当的决定、命令、由监察部门予以纠正或者撤销。

三、各部门应确定职能科(股)室负责移送案件的受理工作,按规定程序办理移交或立案手续,及时通报处理结果。

1、环保部门在查处环境违法案件的过程中,凡发现生产、销售、进口、使用属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中规定的项目,应及时移交经济主管部门。

2、凡是因为环境违法问题被依法关停的企业,有生产许可证的要向颁证部门移送,有营业执照的要向工商部门移送;对废弃危险物未做无害化处置的企业,由环保部门处理,涉嫌违反《安全生产法》的要移送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涉嫌违反《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要移交林业部门。

3、追究行政责任的,应将案件及时移送监察机关,涉嫌重大环境污染犯罪或者环境监管失职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将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4、发改委、中小企业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察机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行使各自职责时,凡涉嫌环境违法的案件,应及时移送有关环境保护部门。

四、移送环保案件的主要材料为:

1、本单位领导同意移送的意见;

2、案件的来源及立案材料;

3、案件调查报告;

4、有关证据材料;

5、其他需要移送的材料。

五、各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发现需要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的案件,应在5个工作日内发出移送函,并将有关材料、证据一并移送,接受案件移送的部门应在收到移送函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反馈移送部门,在案件查处过程中移送与接受部门应及时沟通有关情况。

六、对不按照规定及时移送案件或者对接受和移送案件没有及时处理的,造成工作失误并导致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监察部门要追究行政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市发改委 中小企业局 环保局 工商局

安监局 公安局 监察局 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