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定合同履行地问题的批复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8:12:43  浏览:851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定合同履行地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定合同履行地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87〕豫法经字第11号关于对最高人民法院法(经)复〔1985〕39号如何确定合同履行地的批复的意见收悉。经研究,现对该批复补充如下:
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规定,按照合同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根据民法通则的上述规定,合同标的为实物的,标的物交付的地点,就是产品所有权转移的地点,也就是合同履行地。但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或者农副产品购销
合同,除供需双方在合同中有特殊约定外,按照上述原则确定合同履行地时,因交货方式不同应有所不同:
(一)凡按照合同规定实行代运制,即由供方代需方向承运部门办理货物托运手续,运杂费由需方负担的,产品发运地为合同履行地。按国家规定的木材、煤炭送货办法送货的,也是一种代运制,应以产品发运地为合同履行地;
(二)凡合同规定实行送货制,但又不属于国家规定送货办法范围的,即由供方自备运输工具送货或者由供方将货物交承运部门运送给需方,运杂费由供方负担的,产品送达地为合同履行地;
(三)凡合同规定由需方自提的,合同标的物在产品提货地交付,提货地为合同履行地。



1988年4月2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湖南省物价局关于印发《湖南省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的通知

湖南省物价局


湖南省物价局关于印发《湖南省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的通知

湘价检(2010)180号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各市、州物价局:

为加强价格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局制定了《湖南省价格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

湖南省价格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价格行政执法行为,完善价格行政执法内部监督机制,提高办案质量,促进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价格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公务员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发改委《价格行政处罚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价格行政执法过错,是指价格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三条 价格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过责相当、惩戒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价格行政执法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执法过错,应当追究责任:

(一)处罚对象错误的;

(二)主要违法事实认定不清或者主要证据缺失的;

(三)适用法律错误的;

(四)违反法定程序作出行政处罚的;

(五)擅自改变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的;

(六)应受理的举报没有受理,应立案查处的举报没有立案查处的;

(七)没有按要求将举报办结结果回复有关单位和举报人的;

(八)未在法定期限内办结案件导致政府法制部门撤销行政处罚决定的;

(九)行政执法过程中泄露国家秘密、被查单位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造成不良后果的;

(十)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过错行为。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过错的案件:

(一)经行政复议决定撤销、变更行政处罚决定并最终生效的;

(二)经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撤销、变更行政处罚决定的;

(三)经确认需要进行行政赔偿的;

(四)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者人民政府组织的行政执法检查中发现并认定处罚有错误的;

(五)需要追究过错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 价格行政执法人员承担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形式有:

(一)责令做出书面检查,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予以通报批评;

(二)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必要时给予年度考核不称职等次;

(三)减发或者停发岗位津贴、奖金;

(四)一定期限内停职待岗,暂扣价格监督检查证件;

(五)吊销价格监督检查证件;

(六)调离价格行政执法岗位;

(七)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追溯个人赔偿责任;

(八)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开除等行政处分。

吊销价格监督检查证件,应当经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行政执法人员触犯刑法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条 因行政执法人员本人过错导致行政执法错误的,由直接执法人员承担过错责任。

因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审理导致行政执法错误的,案件审理委员会成员和案审部门负责人共同承担过错责任,但是已经表示不同意的成员除外。

两人以上或者执法人员和案审部门共同行为导致行政执法错误的,依其过错大小分别承担过错责任。

第八条 价格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轻或者免于追究过错责任:

(一)情节轻微或者损害后果不大的,责令改正,可免于追究过错责任;

(二)主动承认过错并及时纠正错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减少损失、挽回影响的,可从轻追究过错责任;

(三)其他可从轻或者免于追究过错责任的情形。

第九条 价格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追究过错责任:

(一)违反廉洁自律规定,以权谋私、索取或者接受他人财物造成执法过错的;

(二)一年内发生两次以上行政执法过错,或者情节后果严重的;

(三)知错不改,或者不配合调查,干扰、阻挠过错责任追究工作的;

(四)其他应从重追究过错责任的情形。

第十条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工作,价格监督检查机构具体办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事项。

第十一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自过错责任追究处理决定作出之日起五日内,书面通知过错责任人。

在作出过错责任追究处理决定前,应当充分听取过错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第十二条 过错责任人对过错责任追究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作出决定的价格主管部门申请复核,或者向同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提出申诉。复核和申诉期间,不停止处理决定的执行。

价格主管部门作出的过错责任追究处理决定,应当报上一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复核申请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复核决定。三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价格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当事人。

第十三条 对过错责任人员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不适用本办法,依照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价格主管部门过错责任追究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责令改正,并可以通报批评。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物价局负责解释,市、州价格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关于补税和退税所适用的税率的规定

海关总署


关于补税和退税所适用的税率的规定

1985年10月24日,海关总署

关于补税和退税适用何种税率,过去曾陆续作过一些规定。在今年三月十日《进出口关税条例》公布实施后,我们又作了一些调查,并对原有规定做了系统整理,现对各种情况下的退税和补税所适用的税率,再予明确规定如下:
一、按照特定减免税办法批准予以减免税的进口货物,后因情况改变经海关批准转让或出售需予补税时,应按其原进口日所施行的税则税率征税。
二、来料加工、进料加工的进口料、件等属于保税性质的进口货物,如经批准转为内销,应按向海关申报转为内销当天的税则税率征税;如未经批准擅自转为内销的,则按海关查获日期所施行的税则税率征税。
三、暂时进口货物转为正式进口需予补税时,应按其转为正式进口日所施行的税则税率征税。
四、对于分期支付租金的租赁进口货物,各期付税时,都应按该项货物原进口日所施行的税则税率征税。
五、溢卸、误卸货物事后确定需予征税时,应按其原申报进口日期所施行的税则税率征税。如原进口日期无法查明时,可按确定补税当天所施行的税则税率征税。
六、对由于税则归类的改变、完税价格的审定或其他工作差错而需补征税款时,应按原征税日期所施行的税则税率计征。
七、对于批准缓税进口的货物,以后缴税时,不论是分期或一次缴清税款,都应按货物原进口日所施行的税率计征税款。
八、查获的走私进口货物需予补税时,应按查获日期所施行的税则税率征税。
九、在上述有关条款中,如有发生退税情况,都应按原征税或者补税日期所适用的税率计算退税。
十、本规定自文到之日起施行,原有规定即予停止执行。在过去文件中未予明确规定,而原来执行的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时,其多征或少征税款不予调整。但是,在文到后应一律改按本文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