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劳动部、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6:25:14  浏览:997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通知

劳动部、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


劳动部、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
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通知

  随着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对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亟待加强。充
分利用贫困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组织劳务输出,投资省,见效快,既能治穷致富,又能
推动智力开发。这是贫困地区发展商品经济的一个起步产业,也是促进生产力要素在更广阔
的范围内实现新的合理组合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劳动力资源开发,对于贫困地区脱
贫致富、振兴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搞好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工作,根据国务院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关于加强贫
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的通知》精神,特作如下通知:

  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各级劳动部门,特别是各贫困县的劳动部门要把搞好劳动力资
源开发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有计划地建立健全乡镇劳动服务公司;摸清本地区劳动力
资源状况,根据劳动力的构成及不同素质情况,建立劳动力资源库;制订劳动力资源开发长
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具体指导和帮助各级劳动服务组织开展活动。这项工作以劳动部门为主,
各级经济开发(扶贫)组织要积极配合,及时做好协调工作。

  二、要大力组织劳务输出。这是当前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各地劳动部门、
开发办和各类劳动服务公司要在牵线搭桥、提供信息、疏通渠道以及建立健全信息网、协作
网方面积极工作。按照“东西联合,城乡结合,定点挂钩,长期协作”的原则,组织劳动力
跨地区流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的劳动部门要有计划地从贫困地区吸收劳动力,
要动员和组织国营企业招用一部分贫困地区的劳动力;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与贫困地区建
立挂钩联系,共同创办劳务基地,发展长期劳务合作。贫困地区的劳动部门和开发办还要主
动与对外经贸部门取得联系,争取派遣出国劳务的机会。各地劳动部门、劳动服务公司要认
真执行国务院有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对农民进城自谋职业给予指导,维护其合法
权益。

  三、要积极开拓劳务市场。利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开拓劳务市场,为搞活劳动力流动
创造条件。除发挥国营、集体劳务组织的作用外,还要重视发挥现有民间劳务组织、能人的
作用,通过经济手段,采用联营、代理或其他形式,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劳务市场。

  四、要广开就业门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和规划,积极发展集体和个体经济,
广开城乡就业门路,重点开发那些能利用当地资源,投资少,效益好,见效快,有助于扩大
就业的项目。要支持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服务公司带资金、带技术等到贫困地区上项
目、办企业,搞大跨度的横向经济联合,推动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开发和
利用。

  五、要认真搞好职业技术培训,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的素质。根据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的需要,利用现有培训手段和用工单位的力量,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职业技术培训,
并鼓励城市企业的富余职工和退休技术人员到贫困地区传授技术,培训人员。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和开发办将讨论、落实本通知意见、安排和工作进展
情况,及时报告劳动部和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可否承包经营内资商业企业等问题的答复

国家工商局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可否承包经营内资商业企业等问题的答复
国家工商局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可否承包经营内资商业企业等问题的请示》(京工商文字〔1996〕103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应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出资义务,开展经营活动。因此,北京家创商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家创公司)应按上述原则认缴出资和在登记主管机关核定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二、由于目前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承包内资企业未作规定,因此,外商投资企业承包内资企业的法律、法规依据不足。在国家作出明确规定之前,对涉及外商投资企业承包经营国家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的行业的,应参照《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规
定,由规定的审批机关审批,并经原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对家创公司未经核准登记擅自承包内资企业并从事商业零售、批发活动的行为,请你局责令其解除承包合同,并作出检查。
三、关于家创公司经营范围中“商业物业管理”的问题。商业物业管理的内容应是企业对商业设施进行的具体管理(如商业设施的出租、维修、安全防护等相关事项),不包括商业零售、批发内容。
请你局会同北京市计委、外经委责令家创公司对企业章程、合同中不适当的经营范围作出修改,并将修改情况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一九九五年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概况
一九九五年是“八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稳步健康发展的一年。
一、基本情况(请见表一)
95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表一)
------------------------------------------------
| 年 | 历年累计 | | 当年登记 | |
| 度 |-------------| 增长率%|-------------| 增长率%|
| 项 | | | | | | |
| 目 | 94年底 | 95年底 | | 94年度 | 95年度 | |
|------|------|------|-----|------|------|-----|
| 实有企业 |206096|233564| 13%| 42409| 35969| -15%|
| (户) | | | | | | |
|------|------|------|-----|------|------|-----|
| 其中合资 |129326|142171| 10%| 24222| 19441| -20%|
| (户) | | | | | | |
|------|------|------|-----|------|------|-----|
| 合 作 | 30437| 33917| 11%| 5751| 4698| -18%|
| (户) | | | | | | |
|------|------|------|-----|------|------|-----|
| 独 资 | 46333| 57476| 24%| 12436| 11830| -5%|
| (户) | | | | | | |
|------|------|------|-----|------|------|-----|
| 注销企业 | 8153| 16765| 106%| 3976| 8612| 117%|
| (户) | | | | | | |
|------|------|------|-----|------|------|-----|
| 投资总额 | 4907| 6390| 30%| 1031| 1281| 24%|
| (亿美元)| | | | | | |
|------|------|------|-----|------|------|-----|
| 注册资本 | 3122| 3991| 27%|645.54| 771| 19%|
| (亿美元)| | | | | | |
|------|------|------|-----|------|------|-----|
| 外方认缴 | 1963| 2569| 30%|435.53| 530| 21%|
| (亿美元)| | | | | | |
------------------------------------------------
95年度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先降后升,大势平缓
95年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直观上看是先降后升,据统计资料记载1~3季度的发展户数为1.7万户左右,而到年底突增到3.59万户,仅四季度就发展了近1.9万户,是前三个季度总和的1.12倍。但是从总体上分析,95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趋势与历年比较是趋于平
缓的,年增长率为13%,增长幅度继续下降,比94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其原因是多方面的:①经过十多年对外开放,我国在引进利用外资方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走上重质量、求实效的健康发展轨道,对那些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政策,或规模小、效益差的项目从严审批,致使这类
企业减少;②越来越多的中外投资者更加谨慎,特别是合资中方日益走向成熟,从单纯被选择急于合资,转向平等、合理利用外资双向选择的地位,减少了盲目性;③国家一系列规范性配套法规出台,特别是对外商投资企业优惠政策方面的调整,一些外商由于对新法规新政策缺乏了解,持
观望态度;④我国继续推行信贷财政适度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使一些需要依靠银行贷款作为投资股本的中方企业难有作为;⑤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外商投资企业从数量上趋于饱合,转向更深层次的内部调整,而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受地理环境及基础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仍起步不大
,比94年还略有下降(见表二)。
东、中、西部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比重(%) (表二)
-----------------------------------------------------
| 项 | 企 业 数 | 投 资 总 额 |
| 目 |--------------------|--------------------|
| 年 | 历年 | 94 | 95 | 历年 | 94 | 95 |
| 度| | | | | | |
| 地 | | | | | | |
| 区 | 累计 | 年度 | 年度 | 累计 | 年度 | 年度 |
|---------|------|------|------|------|------|------|
|东部12省区 | 81.7| 80| 82| 86.9| 84.14| 87.8|
|---------|------|------|------|------|------|------|
|中部9省区 | 13| 13.63| 13.3| 9| 10.86| 8.7|
|---------|------|------|------|------|------|------|
|西部9省区 | 5.3| 6.37| 4.7| 4.1| 5| 3.5|
-----------------------------------------------------

------------------------------------------
注册资本额 | 外方认缴额 |
--------------------|--------------------|
历年 | 94 | 95 | 历年 | 94 | 95 |
| | | | | |
| | | | | |
累计 | 年度 | 年度 | 累计 | 年度 | 年度 |
------|------|------|------|------|------|
84.94| 82.58| 86.2| 87.2| 85.07| 88.1|
------|------|------|------|------|------|
10.46| 11.81| 9.9| 8.8| 10.15| 8.7|
------|------|------|------|------|------|
4.6| 5.61| 3.9| 4| 4.78| 3.2|
------------------------------------------
2.企业内在质量较高
虽然95年度企业数量增长平缓,但无论新老企业内在质量均有提高,主要表现在:①投资规模增长,95年度新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户均投资总额356万美元,户均注册资本215万美元,户均外方认缴额147万美元,分别是93年户均数的1.5倍、1.4倍、1.6倍
;是94年户均数的1.47倍、1.4倍、1.44倍;是历年累计户均数的1.3倍、1.3倍、1.3倍。同时,大中型企业明显增多,截止95年底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已达11411户,其中95年增加3119户,增长率为38%;②外方认缴额继续增长,占
注册资本的69%,创历史最高纪录,主要原因是我国《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暂行规定》出台后,吸引了世界上许多跨国公司、大企业纷纷来我国建立投资性公司,仅95年度就登记注册27户,投资总额为9.03亿美元,注册资本为7.32亿美元。③新办企业出资到位率
高,成功率大,大部份企业能按期出足资本,有些地区新注册企业出资率高达80%以上;④当年注册、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益的企业逐步增多。⑤投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请见表三~表六)。外商投资企业三大产业分布情况 (表三)
---------------------------------------
| 项 | 历 年 累 计 |
| 目 |----------------------------|
| 产 | 企业数 | 投资总额 | 注册资本 | 外方认缴 |
| 业 | (户) |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
| 第一产业 | 5661| 80| 60| 40|
|--------|-------|------|------|------|
| 第二产业 | 176744| 3865| 2582| 1590|
|--------|-------|------|------|------|
| 第三产业 | 51159| 2445| 1349| 939|
---------------------------------------

-----------------------------
95 年 度 |
----------------------------|
企 业 数 | 投资总额 | 注册资本 | 外方认缴 |
(户) |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
932| 19| 12| 9|
-------|------|------|------|
27690| 934| 571| 383|
-------|------|------|------|
7347| 328| 188| 138|
-----------------------------

三大产业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的比例状况(%) (表四)
-----------------------------------------------------
| 项 | 企 业 数 | 投 资 总 数 |
| 目 |--------------------|--------------------|
| 年 | 历年 | | | 历年 | | |
| 度| | 94年 | 95年 | | 94年 | 95年 |
| 产 | | | | | | |
| 业 | 累计 | | | 累计 | | |
|---------|------|------|------|------|------|------|
| 第一产业 | 2| 2.76| 3| 1| 1.35| 1.5|
|---------|------|------|------|------|------|------|
| 第二产业 | 76| 72.38| 77| 61| 55.09| 73|
|---------|------|------|------|------|------|------|
| 第三产业 | 22| 24.86| 20| 38| 43.56| 25.5|
-----------------------------------------------------

------------------------------------------
注册资本 | 外方认缴额 |
--------------------|--------------------|
历年 | | | 历年 | | |
| 94年 | 95年 | | 94年 | 95年 |
| | | | | |
累计 | | | 累计 | | |
------|------|------|------|------|------|
2| 1.52| 2| 2| 1.62| 2|
------|------|------|------|------|------|
64| 60.73| 74| 62| 57.79| 72|
------|------|------|------|------|------|
34| 37.75| 24| 36| 40.59| 26|
------------------------------------------

一部份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及在外商投资企业中所占比重 (表五)
---------------------------------------
|项 | 历 年 累 计 |
| 目 |----------------------------|
| 年 | 企 业 数 | 投资总额 | 注册资本 | 外方认缴 |
| 度 | | | | |
| 行 | | | | |
| 业 | (户) |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
|餐饮业 | 7474| 134| 101| 66|
|--------|-------|------|------|------|
|房地产业 | 15137| 1483| 757| 554|
|--------|-------|------|------|------|
|旅馆业 | 1606| 119| 59| 34|
|--------|-------|------|------|------|
|娱乐服务业 | 2865| 70| 48| 34|
|--------|-------|------|------|------|
|合 计 | 27082| 1806| 965| 688|
|--------|-------|------|------|------|
|在外商企业中 | 11.6| 28.26| 24.17| 26.8|
|所占比重% | | | | |
---------------------------------------

-----------------------------
95 年 度 |
----------------------------|
企 业 数 | 投资总额 | 注册资本 | 外方认缴 |
| | | |
| | | |
(户) |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
958| 19| 14| 10|
-------|------|------|------|
1516| 169| 80| 62|
-------|------|------|------|
183| 15| 7| 5|
-------|------|------|------|
679| 18| 12| 8|
-------|------|------|------|
3336| 221| 113| 85|
-------|------|------|------|
9.3| 17.3| 14.7| 16|
| | | |
-----------------------------

部份基础工业设施行业发展情况及在外商投资企业中所占比重% (表六)
------------------------------------------
|项 | 历 年 累 计 |
| 目 |-------------------------------|
| 年 | 企 业 数 | 投资总额 | 注册资本 | 外方认缴 |
| 度 | | | | |
| 行 | | | | |
| 业 | (户) | (万美元) | (万美元) | (万美元) |
|--------|-------|-------|-------|-------|
|煤炭采选业 | 73| 14393| 11245| 5451|
|--------|-------|-------|-------|-------|
|石油天然气开 | 40| 11056| 9305| 6974|
|采业 | | | | |
|--------|-------|-------|-------|-------|
|黑色金属矿采 | 47| 5835| 4789| 2597|
|选业 | | | | |
|--------|-------|-------|-------|-------|
|有色金属矿采 | 130| 31289| 23019| 12975|
|选业 | | | | |
|--------|-------|-------|-------|-------|
|非金属矿采选 | 1105| 202311| 161964| 108391|
|业 | | | | |
|--------|-------|-------|-------|-------|
|其他矿采选业 | 141| 17039| 11921| 6522|
|--------|-------|-------|-------|-------|
|木材及竹材采 | 55| 9535| 5462| 3125|
|选业 | | | | |
|--------|-------|-------|-------|-------|
|石油加工及炼 | 1138| 823423| 327484| 225092|
|焦业 | | | | |
|--------|-------|-------|-------|-------|
|黑色金属冶炼 | 1151| 782333| 480018| 255612|
|及压延加工业 | | | | |
|--------|-------|-------|-------|-------|
|有色金属冶炼 | 1082| 364874| 246032| 126149|
|及压延加工业 | | | | |
|--------|-------|-------|-------|-------|
|电力煤气及水 | 1041|2645846|1014194| 608994|
|的生产供应 | | | | |
|--------|-------|-------|-------|-------|

|交通运输及邮 | 2365|1602533| 721904| 448074|
|电通信业 | | | | |
|--------|-------|-------|-------|-------|
|合 计 | 8368|6510466|3017337|1809955|
|--------|-------|-------|-------|-------|
|在外商投资企业 | | | | |
| | 3.6| 10.2| 7.6| 7|
|中所占比重% | | | | |
------------------------------------------

--------------------------------
95 年 度 |
-------------------------------|
企 业 数 | 投资总额 | 注册资本 | 外方认缴 |
| | | |
| | | |
(户) | (万美元) | (万美元) | (万美元) |
-------|-------|-------|-------|
13| 2113| 1597| 605|
-------|-------|-------|-------|
4| 3230| 3208| 3118|
| | | |
-------|-------|-------|-------|
5| 167| 133| 102|
| | | |
-------|-------|-------|-------|
27| 5784| 4887| 2796|
| | | |
-------|-------|-------|-------|
94| 28309| 17480| 13663|
| | | |
-------|-------|-------|-------|
22| 5380| 3131| 1921|
-------|-------|-------|-------|
6| 527| 506| 256|
| | | |
-------|-------|-------|-------|
201| 305720| 81563| 54533|
| | | |
-------|-------|-------|-------|
200| 203686| 128656| 86657|
| | | |
-------|-------|-------|-------|
216| 75882| 53938| 31245|
| | | |
-------|-------|-------|-------|
221| 517105| 260176| 165542|
| | | |
-------|-------|-------|-------|
327| 235789| 138933| 90040|
| | | |
-------|-------|-------|-------|
1336|1383690| 694208| 450477|
-------|-------|-------|-------|
| | | |
3.7| 10.8| 9| 8.5|
| | | |
--------------------------------
从表中看出,前几年带有一定盲目性的房地产、餐饮、娱乐业有所下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有所上升,基础工业、基础设施、“三高”农业等方面有进一步发展;⑥95年老企业变更频率增高,特别是追加注册资本,股权转让,增设分支机构明显增加,如山东省95年追加注册资本
的企业就有420户,增资达12.7亿美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外商投资企业结构优化方面步子有所加快。
3.外商独资企业比例逐年提高(请见表七)
三种企业类型在外商投资企业中所占比重 (表七)
-------------------------------------------------
| 年 | 历年累计 | 94年度 | 95年度 |
|企 度 |------------|------------|------------|
| 业 项 | | | | | | |
| 类 目| 户数 | 比重% | 户数 | 比重% | 户数 | 比重% |
| 型 | | | | | | |
|--------|------|-----|------|-----|------|-----|
| 合 资 |142174| 61| 24222| 57.2| 19441| 54|
|--------|------|-----|------|-----|------|-----|
| 合 作 | 33917| 14.5| 5751| 13.6| 4698| 13.1|
|--------|------|-----|------|-----|------|-----|
| 独 资 | 57476| 24.5| 12436| 29.2| 11830| 32.9|
-------------------------------------------------
原因之一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日益完善,与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更加频繁,特别是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迅速发展,截止95年底常驻机构累计实有28026户,95年度发展4183户,增长率为15%,这些机构来自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到各个领
域(请见表八)
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业务范围分布情况 (表八)
--------------------------------------------------
| 项 目|年末实有数| | 95年度 | 外 籍 | 港 澳 | 国 内 |
|业 | | | | | | |
| 务 | (户) |其中:外国| | | | |
| 范 | | | | | | |
| 围 | | | 登记户数 | 人 员 | 人 员 | 人 员 |
|--------|-----|-----|------|------|------|------|
| 贸易联络 |23651| 9484| 2974| 7802| 16162| 22062|
|--------|-----|-----|------|------|------|------|
| 金融保险业 | 458| 381| 65| 349| 208| 801|
|--------|-----|-----|------|------|------|------|
| 航空业 | 124| 97| 14| 91| 42| 386|
|--------|-----|-----|------|------|------|------|
| 运输业 | 1685| 528| 377| 598| 984| 1454|
|--------|-----|-----|------|------|------|------|
| 旅游业 | 89| 52| 11| 52| 40| 149|
|--------|-----|-----|------|------|------|------|
| 石油开发 | 68| 57| 3| 70| 11| 171|
|--------|-----|-----|------|------|------|------|
| 法律咨询 | 72| 28| 16| 12| 1| 15|
|--------|-----|-----|------|------|------|------|
| 广告业 | 17| 2| 2| 3| 13| 5|
|--------|-----|-----|------|------|------|------|
| 文化领域 | 5| 2| 4| 1| 4| 2|
|--------|-----|-----|------|------|------|------|
| 科技领域 | 8| 3| 4| 1| 7| 2|
|--------|-----|-----|------|------|------|------|
| 其他领域 | 1849| 1008| 713| 544| 749| 1654|
|--------|-----|-----|------|------|------|------|
| 合 计 |28026|11642| 4183| 9523| 18221| 26701|
--------------------------------------------------
常驻代表机构的发展使得了解我国国情、法律、法规、办事程序的外商越来越多,他们不再非依赖中国伙伴才能办企业;其次,不少外商认为独资企业拥有更多的企业自主权,可以避免或减少合资企业中由于中外方管理模式的不同和国情的差异,而导致经常发生各种纠纷,从而影响企
业的正常经营。
4.我国仍是世界主要投资热点之一
据统计分析,近两年来,我国新办外商投资企业的增长数量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并没有减少对我国的投资,甚至还大大超过以往历年的投资数(请见表九)
95年度部分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在我国投资情况 (表九)
--------------------------------------------------------
| 项 | 企业数(户) | 投资总额(万美元) |
| 目 |-----------------------|-----------------------|
|国 年 | 截止93年 | | | 截止93年 | | |
| 度 | | 94年 | 95年 | | 94年 | 95年 |
| 别 | 底历年合计 | | | 底历年合计 | | |
|------|-------|-------|-------|-------|-------|-------|
※| 法 国 | 529| 177| 191| 124675| 48646| 116779|
|------|-------|-------|-------|-------|-------|-------|
※| 韩 国 | 2321| 1729| 2016| 343424| 228141| 399477|
|------|-------|-------|-------|-------|-------|-------|
※| 澳大利亚 | 1269| 460| 469| 276931| 101685| 293960|
|------|-------|-------|-------|-------|-------|-------|
※| 新加坡 | 3037| 1293| 1293| 791779| 464259|1035274|
|------|-------|-------|-------|-------|-------|-------|
※| 瑞 士 | 124| 56| 69| 43129| 37481| 86630|
|------|-------|-------|-------|-------|-------|-------|
※| 英 国 | 654| 352| 527| 522159| 33273| 503722|
|------|-------|-------|-------|-------|-------|-------|

※| 意大利 | 428| 145| 190| 89950| 37487| 109440|
|------|-------|-------|-------|-------|-------|-------|
○| 德 国 | 923| 330| 354| 357331| 154515| 228348|
|------|-------|-------|-------|-------|-------|-------|
○| 荷 兰 | 186| 76| 104| 85560| 25574| 73738|
|------|-------|-------|-------|-------|-------|-------|
○| 瑞 典 | 126| 43| 47| 22353| 8230| 18984|
|------|-------|-------|-------|-------|-------|-------|
△| 加拿大 | 1495| 564| 548| 232618| 104332| 163500|
|------|-------|-------|-------|-------|-------|-------|
△| 日 本 | 7096| 2809| 2944|1358735| 576321|1006496|
|------|-------|-------|-------|-------|-------|-------|
△| 美 国 | 11554| 3892| 3426|2265479| 806866|1426648|
--------------------------------------------------------

------------------------------------------------
注册资本(万美元) | 外方认缴(万美元) |
-----------------------|-----------------------|
截止93年 | | | 截止93年 | | |
| 94年 | 95年 | | 94年 | 95年 |
底历年合计 | | | 底历年合计 | | |
-------|-------|-------|-------|-------|-------|
72566| 31700| 80776| 39054| 18711| 57262|
-------|-------|-------|-------|-------|-------|
218494| 164896| 255990| 131762| 104717| 179875|
-------|-------|-------|-------|-------|-------|
185825| 65897| 92185| 102232| 43528| 73644|
-------|-------|-------|-------|-------|-------|
507688| 289754| 514900| 333048| 205974| 428501|
-------|-------|-------|-------|-------|-------|
31369| 22775| 56229| 17788| 15702| 30696|
-------|-------|-------|-------|-------|-------|
224323| 190143| 287217| 138292| 128405| 217435|
-------|-------|-------|-------|-------|-------|
62525| 25516| 70661| 26773| 13426| 31845|
-------|-------|-------|-------|-------|-------|
177603| 95294| 134784| 94723| 54162| 81142|
-------|-------|-------|-------|-------|-------|
44368| 16806| 43408 | 24704| 11088| 30174|
-------|-------|-------|-------|-------|-------|
14123| 6120| 13411| 7213| 3672| 9230|
-------|-------|-------|-------|-------|-------|
163847| 71715| 100818| 96328| 46659| 65995|
-------|-------|-------|-------|-------|-------|
888176| 377398| 609879| 519847| 251771| 441804|
-------|-------|-------|-------|-------|-------|
1500856| 533556| 865950| 816857| 327238| 543766|
------------------------------------------------
注:“※”号国家95年度的各项指标都超过或达到94年度;其中注册资本,外方认缴额都超过了93年底历年合计;投资总额超过或非常接近历年的合计数。
“○”号国家95年各项指标超过94年度,其中外方认缴额超过历年合计;投资总额、注册资本非常接近历年合计。
“△”国家95年度除企业数外,各项指标超过94年度并且超过历年合计各项指标58%以上。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历年合计”包括了92、93两个高速发展年。
此外,95年来我国投资的国家(地区)又有新的增加,比94年增加了25个国家(地区),目前已达184个国家(地区)。由此可见,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对世界各国投资者仍有较强的吸引力。
6.注销企业明显增多
95年共注销外商投资企业8612户,是历年总和的1.06倍,注销企业剧增的主要原因有三:①政府职能部门颁布一系列规范性法规,如《关于认真清理“三无”企业的通知》、《关于对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和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进一步加强了监督管理,对
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外商投资企业,如不出资或假出资的企业,予以清理,限期注销或吊销执照;②企业随市场变化自行调整,自愿注销;③企业经营期限已满,正常办理注销。
二、发展趋势
经过16年的努力,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工作,从起步初期以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为主,已经形成向内陆地区延伸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现在转入了较为成熟的平稳发展阶段。今后一段时间里,预计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将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入高层次的自我完善阶段,同时发挥自身的窗口、示范作用,适度向中西部地区投资;而中西部地区,将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外商到中西部投资政策,利用欧亚大陆桥和“京九”铁路,以及中西部丰富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等各种有利因素,在提高改善自身基础设施和
投资环境为主的基础上,取得稳步发展的成果。
此外,外国(地区)公司、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也有较大发展,具体统计情况见表十。
外国及港澳台地区企业承包、开发,金融保险基本情况表 (表十)
----------------------------------------------
| | | 年 末 实 有 |
| |机|-------------------------------|
| |器| | 资金(万美元) |
| 项 目 |编| 企业数 |-------------------------|
| |号| | 承 包 | 营 运 | 开 发 | |
| | | (户) | | | | 其他 |
| | | | 合同额 | 资 金 | 费 用 | |
|----------|-|-----|------|------|------|----|
| 甲 |乙| 1 | 2 | 3 | 4 | 5 |
|----------|-|-----|------|------|------|----|
| 合 计 |1| 1130|362987|159420| 8701|4490|
|----------|-|-----|------|------|------|----|
| 承包工程 |2| 670|308902| - | - | - |
|----------|-|-----|------|------|------|----|
| 承包经营管理 |3| 220| 54085| - | - | - |
|----------|-|-----|------|------|------|----|
| 矿产资源勘探开发 |4| 84| - | - | 8701| - |
|----------|-|-----|------|------|------|----|
| 金融保险 |5| 133| - |159420| - | - |
|----------|-|-----|------|------|------|----|
| 其 他 |6| 23| - | - | - |4490|
----------------------------------------------

--------------------------------------
本 年 登 记 | |
-------------------------------|本年注销 |
| 资金(万美元) | |
企业数 |-------------------------|企 业 数|
| 承 包 | | | | |
(户) | | 营运资金 | 开发费用 | 其他 | (户) |
| 合同额 | | | | |
-----|------|------|------|----|-----|
6 | 7 | 8 | 9 | 10 | 11 |
-----|------|------|------|----|-----|
267|106587| 25700| 2495 |1460| 139 |
-----|------|------|------|----|-----|
189|101500| - | - | - | 79 |
-----|------|------|------|----|-----|
25| 5087| - | - | - | 60 |
-----|------|------|------|----|-----|
26| - | - | 2495 | - | |
-----|------|------|------|----|-----|
21| - | 25700| - | - | |
-----|------|------|------|----|-----|
6| - | - | - |1460| |
--------------------------------------



1996年7月8日
《企业所得税法》解读

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 胡明远

【摘要】本文从立法背景、立法原则、新旧税制的变化、新税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等方面,对《企业所得税法》作了全面解读。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法;解读

《企业所得税法》于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因为涉及作为主要市场经济主体的各种类型的企业的直接利益,该法在立法过程中即受到极大关注。本文从立法背景、立法原则、新税法的主要内容、新税制的变化及影响等方面,对《企业所得税法》作粗浅的解读,以方便关注企业所得税的人士了解和运用该法。

一、《企业所得税法》的立法背景
在《企业所得税法》通过以前,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伴随着社会结构和经济体制的重大调整而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区分企业所有制形式,对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所得税分别规定,分别立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80年9月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1981年12月通过了《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国务院于1984年9月发布了《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草案)》和《国营企业调节税征收办法》、1985年 4月发布了《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1988年6月发布了《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分别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国企业、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开征企业所得税。
第二个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企业所得税制度改变了区分所有制的模式,改以区分内外资企业立法,分别统一了外资企业所得税和内资企业所得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91年4月制定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并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于1993年12月13日制定了《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并于1994年1月1日施行。这两部法律法规构成了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
这种内外有别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税制不统一造成了内外资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的不公平竞争。根据全国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资料测算,内资企业平均实际税负为25%左右,外资企业平均实际税负为15%左右,内资企业高出外资企业近10个百分点;特定区域的税收优惠,也造成企业不公平竞争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二是税收优惠漏洞造成税款流失:“离岸公司”“、返程投资” 现象等“假外资”真避税情况较多。三是企业所得税制度散乱,法规阶位低,不适应税收法定原则的确立。
由于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加上我国加入WTO后形势的发展,进行企业所得税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呼声高涨。2001年财政部着手起草新的企业所得税法,2004年财政部、国税总局向国务院提交草案。
但是,因为涉及各利益主体的直接利益,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的立法进程却是一波三折。2005年54家在华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向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提交书面意见,要求延长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期。商务部和沿海地区地方政府官员也表达了对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后影响外资引进的担忧。这些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立法进程。
毕竟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是大势,2006年9月,国务院将《企业所得税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07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

二、《企业所得税法》的立法原则
1、公平税负原则,解决现行税制内外资企业税收待遇不同及区域差别待遇问题,统一税率和税收优惠措施。体现了“四个统一”:内外资统一适用《企业所得税法》;统一税率;统一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
2、落实科学发展观原则,统筹经济社会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环保,强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比如第二十八条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低税率规定,第二十九条民族自治地方的减征或免征规定,第三十条对安置残疾人员工资的加计扣除,第三十四条对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的税额抵免,等等。
3、发挥调控作用原则,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从立法层面充分发挥税收的调控功能。比如第二十八条对小型微利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的规定。其他各项税收优惠的规定也无不体现税收的调空引导作用。
4、参照国际惯例原则,借鉴国际上税制发展的最新经验。比如第二条“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概念。
5、理顺分配关系原则,充分发挥税收作为财富再分配手段的作用,兼顾财政承受能力和纳税人负担水平确定税负。
6、有利于征收管理原则,比如第五十条关于法人汇总纳税的规定。

三、《企业所得税法》的内容概要
《企业所得税法》共8章,60条:
第1章“总则”共4条,主要规定了企业所得税的基本要素:纳税人、纳税义务和法定税率等。
第2章“应纳税所得额”共17条,主要明确了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收入、不征税收入,允许和不得企业扣除的成本费用,公益性捐赠扣除比例,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亏损结转等方面的规定。
第3章“应纳税额”共3条,规定了应纳税额的概念、境外所得已缴所得税抵免和间接抵免等。
第4章“税收优惠”共12条,对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情形、优惠措施等作了规定。
第5章“源泉扣缴”共4条,对非居民企业实行源泉扣缴的范围、扣缴义务人及扣缴人义务、扣缴办法等作了规定。
第6章“特别纳税调整”共8条,强化反避税手段,对企业的关联交易、成本分摊原则、预约定价安排、核定程序和反避税地避税、资本弱化条款、一般反避税规则及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规定。
第7章“征收管理”共8条,对企业纳税地点、汇总纳税、纳税年度、汇算清缴以及货币计算单位等作了规定。
第8章“附则”共4条,对过渡性优惠安排、与税收协定的关系、授权国务院制定实施条例以及本法实施日期等作了规定。

四、新税制的主要变化
(一)关于纳税人的变化
1、原内资企业所得税以“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和组织”为纳税义务人,新税法规定实行的是法人税制。同时明确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
2、将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划分标准采用“登记注册地标准”和“实际管理机构地标准”相结合的办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为居民企业,居民企业其就境内外所得纳税;依外国(或地区)法律设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或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为非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就境内所得或发生在境外但与境内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纳税。

(二)关于税率的变化
1、现行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
①理论税率均为33%;
②对一些特殊区域或领域的外商投资企业实行24%(主要是沿海经济开放区)、15%(经济特区及经济开放区从事能源、交通、港口、码头等鼓励项目的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税率;
③设在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两免三减半”的定期减免税政策,对特定区域从事能源、交通、港口、码头等鼓励项目的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五免五减半”的定期减免税优惠政策;
④对内资微利企业分别实行27%(应纳税所得额在3-10万元之间,含10万元)、18%(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二档照顾税率等;
⑤内外资实际税率不同,区域差别也较大。
2、《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